我国的地暖历史非常悠久,可追述到大清帝国时期的故宫。而现如今,中国的地暖行业可以追述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2004年公布了第一个地暖地方标准,而后,于2005年成立地暖协会,此时已有近千家企业从事地暖行业。到了2009年,已经出现了若干个地方地暖协会。这是件令人鼓舞的事,但消费者对地暖知识的贫乏,是地暖行业所面临必须解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为广大的消费者收集了最为浅显易懂的地暖基础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1、湿式工法 中国的地暖在走过的前十五年中可以说只有一种铺装形式,就是现场盘管(包括温水地暖或电气地暖),回填豆石混凝土上铺水泥蓄热层,此形式被称为湿式工法。对其特点简析如下: 1) 材料方面: 水泥盘管地暖材料由保温层、反射膜、铁网、回填层、蓄热层、管材组成。保温层的比重,反射膜的厚度,管材的质量,水泥的标号等这些无法直接识别的材料都是地暖的薄弱环节。 2) 构造方面: 按照地方标准规定,从最底层的保温层到地面的水泥蓄热层总厚度为8-11cm,其中有5-8cm是回填层及蓄热层,建筑设计时应每层增加13cm的高度,同时楼板的荷载增加。增加了建筑成本;水泥的终干期约为28天,延长工期,增加了施工成本。 3) 施工方面: 有些无良商家、企业偷工减料,施工人员凭经验随意调整间距、管长度,管型号,管材料等都直接影响散热效果。施工质量堪忧。 4) 使用方面: 使用地暖的人90%都认为只要热就是好地暖,甚至以热得可以开窗户来作为衡量标准。 这里介绍一个小常识: a) 水泥蓄热层本体就是热阻体,传到地表的热量首先要加热水泥层之后才能传到地表。热效率低,热损失高达35%。如果保温材料质量低劣,热损失可达40%。 b) 水泥蓄热层具有热惰性(滞后性),当使用温控器调节温度时,蓄热层要滞后约2-3小时作出响应,失去了温度调节的意义。 c) 当出现渗漏时,很难判断故障点,需要整个地面刨除更换管子,因此具有不可维修性。 d) 系统储水量较大,渗漏造成的危害较大,耗能较高,运行费用较高。 e) 对地表材使用限制较大,不能用实木地板和大理石,只能使用地暖专用地板。 5) 设计方面: 设计人员的设计再好,现场工人不按图施工,还是出现问题,因此设计单位很少对地暖进行设计,主要由施工企业或管子的生产商根据经验进行现场施工,几乎没有设计环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与国际的交流增加,地暖行业尤其突显其对国外技术的渴望,经过近四年长足发展,出现了干式工法。 2、干式工法 顾名思义,取消了回填层和蓄热层,将管子嵌入保温层,上面贴上导热用金属箔,直接铺地表材即可。为了减少占用室内层高,尽可能减小保温层的厚度,因此管径随之减小,管径决定了每个循环回路管子的长度,管子过长阻力增加,管进口和管出口的水温差增大,造成地表温度不均,影响地表材;管子过短,则回路数增加,系统相应设备配置增加。这就是目前的薄型地暖。地暖厚度从110mm降低到24mm—15mm,可以说这是一大进步,最大特点是现场盘管,取消了水泥层,减少了施工量。 这种干式工法主要适用于建筑面积较大的公共建筑,如酒店大堂,商店,幼儿园等。易造成地表材受损。不能测量单位面积的散热量,业主使用不明了。由于不能按房间定回路,而是按面积定回路,因此无法实现分室控温失去了温度调节的意义。这些大面积空间不需要进行分室控温,可进行粗略的系统运行和管理。 中国的干式工法的产生主要有两条途径,第一条途径,效仿欧洲(法国)方式,主要出现在上海地暖市场。保温层表层的导热金属箔被置换为镀锌钢板,造价高,施工难度大,不宜检修,现已停用。第二条途径,效仿日韩,因为2005年清本元国际能源技术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携带日本预制式地暖模板样块参加了第一届地暖年会,并在同年的暖通年会会刊上发表了国内第一篇关于预制薄型地暖模板的论文,于是生产预制模板者蜂拥而起。经过三年左右的时间,这些生产者对预制模板进行了减化,保留了薄型去除了预制。各种厚度各种管径的薄型地暖出现了,同时给市场留下了预制模板问题太多的概念。 现在国内,地暖的发展已经进入成熟期,无论是施工总量、关联企业数量、从业人员规模、以及地暖产品丰富度和地暖技术成熟度都已经非常高。在您了解地暖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地暖公司也非常关键。 |